服务相关资讯
OCTSUNSHINE NEWS
培训相关资讯
OCTSUNSHINE NEWS
月嫂加盟相关资讯
OCTSUNSHINE NEWS
上海“保姆荒”背后:为什么越来越难请人?
上海“保姆荒”现象背后,是人口结构变化、职业吸引力不足、行业规范缺失、经济回暖与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,具体分析如下:
一、人口结构变化:适龄劳动力锐减
● 老龄化加剧:家政行业从业者以4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为主,40岁以下从业者稀缺。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,年轻劳动力更倾向于选择外卖、快递等职业,导致保姆供给持续萎缩。
● 区域发展失衡:上海等一线城市对保姆需求旺盛,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劳动力回流,进一步加剧了本地保姆短缺。
二、职业吸引力不足:社会地位与待遇双低
● 社会地位边缘化:家政从业者常被视为“低端劳动力”,缺乏职业尊严感。雇主挑三拣四、态度不尊重的现象普遍存在,导致从业者职业认同感低。
● 待遇保障不完善:多数中介公司不为保姆购买保险,且存在薪资拖欠、加班无补偿等问题。尽管高端家政人员薪资较高,但普通家庭难以承担,形成“高端缺人、低端难留”的矛盾。
● 职业风险高:家政从业者面临身体劳累、精神压力大等问题,且缺乏有效的权益保护机制。例如,部分雇主会额外要求保姆承担非合同内工作,甚至提出不合理要求。
三、行业规范缺失:中介制主导下的管理困境
● 中介制弊端:上海多数家政公司采用中介制,保姆与公司无稳定劳动关系,导致公司难以对保姆进行有效管理和劳动力调配。这种模式下,保姆流动性高,公司缺乏储备动力。
● 员工制推广难:尽管员工制能提升保姆稳定性,但企业需承担社保、税费等成本,利润空间被压缩。例如,某中介公司若改为员工制,每月需为保姆缴纳社保“三金”约700元,工资不得低于最低标准1120元,加上税费后公司几乎无盈利。
● 市场秩序混乱: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和调度机制,导致保姆资源分配不均。年底时,部分中介公司保姆富余,而另一些公司则订单积压却无人可用。
四、经济回暖与疫情冲击:供需矛盾加剧
● 经济回暖提升需求:随着经济复苏,上海双职工家庭、空巢老人等群体对保姆的需求持续增长,但供给端未能及时匹配。
● 疫情加速行业洗牌:疫情期间,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家政公司倒闭,大量保姆失业。同时,雇主收入减少或居家办公导致需求下降,进一步打击了保姆从业积极性。
● 返乡潮提前:春节等节假日前,保姆为避开购票高峰和确保节后返岗,常提前返乡,导致阶段性用工短缺。例如,2010年春节前,上海住家保姆缺口达10万人,钟点工时薪从10元涨至12元。
五、职业认知偏差:年轻劳动力敬而远之
● 择业观念固化:多数年轻人认为家政服务“不体面”,宁愿选择工资较低但社会认可度更高的职业。例如,月嫂收入虽高,但服务周期短且需24小时待命,年轻人普遍不愿从事。
● 技能要求提升:市场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从单一保洁向育儿、护理、营养搭配等多元化方向发展,但保姆群体技能水平参差不齐,难以满足高端需求。
【项目齐全 优惠多多】
速扫码联系

微信号:189-1002-0275